传统弓箭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弓箭在手,天下我有——神箭手李世民的戎马往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0:22: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箭在手,天下我有——神箭手李世民的戎马往事

文:宇文若尘

  当年楚汉相争,项羽曾提出要跟刘邦来个一对一的单挑,解决一切纷争,但刘邦不干,说我宁愿斗智不斗力。的确,若论单挑,
那个时代的勇士大概没人能胜得过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但单挑逞的只是匹夫之勇,是军事斗争里层次最低的。比这个层次高一级的
是懂得带兵,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则属于最高层次,就算是带兵十万都不止的韩信都只能听命于他,因为韩信只能“将
兵”,他却能够“将将”,即拥有驾驭这些带兵将领的本事。

  作为历史上最能打仗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毫无疑问也拥有刘邦那种“将将”的等级,但李世民“将兵”的能力也很强,论

领兵打仗能力,也可列入优秀军事将领的行列,最叫人佩服的是,他的个人武艺也实在不错,就算单挑也未必会落于普通人下风。

  家传绝学
  李唐出自著名的军事贵族集团关陇集团,祖上个个军戎出身,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将军之一,以勇武著称

,曾有空手擒杀豹子的壮举,实在无愧名字中的一个“虎”字。将门出虎子,李虎的后代也个个武功高强。
  而形容一个人武功高强,经常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具体而言,每个人所擅长的都不太一样,好比演义中罗成善

使枪,尉迟敬德善使槊,秦叔宝更有一手“撒手锏”的绝活。真实历史中的李世民也有一手最为得意的武艺,那就是射箭。
  射箭技艺大概是他们李家的家传绝学,因为李世民三兄弟皆以箭术高超笑傲名将辈出的隋末乱世,李世民的老父亲李渊就经常

以射箭在战场上折服对手,据说有一次还曾创下射七十箭杀七十人这样一个恐怖的记录。
  李世民,也在战场上将老父亲的射箭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中最出彩的武艺都是以弓箭取得。
  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就是以李世民单枪匹马侦察敌情被发现遭到追杀为故事背景的,在真实历史中,李世民也确实经常喜欢

亲自担任侦察敌情的任务,不过,也数次让他遭遇险情。
  第一次出现险情出现在讨伐宋金刚的一战中,当时李世民带着少数随从出发去侦察敌情,随从在途中先后失散,最后只剩下一

人还跟在他身边。当时两人因劳累躺在一座小山丘上睡着,结果被敌军发现,顷刻间,大量敌军蜂拥而至。
  幸运的是,刚好野地里有一条蛇因为追捕田鼠,从李世民随从的脸上爬过,将其惊醒,随从发现敌军已经四面包围过来,大惊

,立刻喊醒李世民,两人一起骑上马夺路而逃。但追兵太多,才跑了百余步就被追上——是该到李世民展示看家本领的时候了。
  在这一惊险万分的时刻,刚刚还在睡梦中的李世民却仍然有足够的冷静在奔跳不止的马背上完成抽箭、搭弓、回头射击等动作

,并在回过头的第一瞬间就锁定了追兵中的领头将领,一箭将其射死。领头的被射杀,其余的追兵不敢再追,李世民及其随从终于脱
险。
  这一过程,李世民射箭的精确度和心理质素的过硬程度得到充分的考验。
  实际上以李世民一军统帅的身份,根本没有必要亲自去干侦察敌情的工作,这些事情只管交给手下人去做即可,但李世民就是

如此,自持武艺高强,总是喜欢自己亲自担当此任。当然,他同样懂得掌握分寸,并非单纯逞匹夫之勇,因为若论近距离内的单挑,
刀剑无影,总是难免有所损伤,万一把自己给折损了,徒给万世留下笑柄而已。故此他很少与对方猛将进行这类单挑,而总是发挥其
射箭的长处(力道大、距离远、精确度高),远远地就将对方干掉,从不在近距离内吃亏。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当侦察兵次数多了,难免碰到近距离内与人单挑的事情,为了不出差错,李世民先后收了不

少单挑好手在身边。
  击败宋金刚,让李世民得到了那位高级保镖——尉迟敬德,从此,为了确保侦察敌情的安全性,李世民就经常随身携带尉迟敬

德。跟箭术高超的李世民不同,尉迟敬德最拿手的是使槊(类似长矛),不仅自己善使,而且善于将槊从别人手中夺过来,在戏曲中
还有一出《夺槊》的戏文,是根据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比赛夺槊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李世民带着这个高级保镖,十分放心
,他自夸道:“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有一次真让他们碰到箭与槊联合作战的机会了,据《酉阳杂俎》的记载,李世民跟尉迟敬德俩人有一次又亲自充当侦察兵去侦

察敌情,结果碰到王世充的猛将单雄信。当时杀将过来的单雄信使的是一杆霸道无比的长马槊。据说这根马槊的杆是用单雄信从小种
下的一棵枣树杆制成的,长一丈七尺(折合五米多),要用两只手才能握合,槊头重达七十多斤。就这么一杆极霸道的武器破风而来
,常人可能支撑不了几个回合,但是李世民跟尉迟敬德俩人密切配合,李世民挽弓如满月,远远地朝单雄信射出一支引以为傲的“大
白羽”箭,正好击中其马槊的槊头,只听得“哐当”一声,火花四溅——这一下可不得了,李世民射箭的力道据说能射穿几寸厚的实
心门板,就算是金属武器挨上一下也得受损。
  待到单雄信杀近,单挑高手尉迟敬德立刻挥舞兵器来战,两家兵器对撞,单雄信已经中过一箭的马槊槊头质地变脆,竟然让尉

迟敬德生生给弄折了。单雄信折了兵刃,气势顿消,被尉迟敬德刺落马,李世民跟尉迟敬德两人方才杀出一片生机脱险(跟随单雄信
过来的还有王世充的数万大军,两人也不敢恋战)。
  这个场面也是隋唐众多演义小说中的经典场景之一,可惜的是,原本是李世民与尉迟敬德的联手合作抗敌,若没有李世民先行

射出的这关键一箭,单雄信的武器也不会折断,尉迟敬德与单雄信的较量也未必能占得便宜。但在演义里面,李世民的武功被彻底弱
化,成了只会马上指挥的文弱书生,戏剧就完全变成是尉迟敬德在上演单骑救主的好戏了。
  另外一次经典的场面是在同窦建德的作战中,李世民预先埋伏了奇兵,准备诱引窦建德的大军进入埋伏圈。为了诱敌深入,李

世民居然亲自担任诱饵,并再一次跟尉迟敬德弓槊联手,“(李世民)亲挟弓,令敬德执槊”,两人真是胆略超常,只带着少量随从
就跑到窦建德营帐外骂阵挑战。碰到了窦建德的游骑,对方还以为遇见的是唐军的侦察兵,不太在意,孰料,李世民很嚣张地大喊:
“我,大唐秦王也,谁敢出来跟我单挑?”对方还未有人回答,一支致命的利箭已经射出,窦建德军领头的将领立刻毙命。
  很快地,五六千骑兵从窦建德的营帐中杀出,黑压压朝李世民带着的这股少量人马逼来。在随从脸色都吓白了的情况下,李世

民却很轻松地招呼:“你们大家先走,我跟敬德两人殿后。”于是这两个亡命之徒竟然也不策马狂奔,反倒是“按辔徐行”,悠哉悠
哉地慢慢踱步,待敌人接近,两人密切配合,远距离上由李世民箭射,近距离内由尉迟敬德槊挑,杀死数十人,边杀边退,直至将敌
军引入埋伏圈,随后伏兵大发,取得大胜。
  在玄武门事变中,两人第三度联手,上演了一出惊险无比的大戏,李世民在面对亲兄弟的时候照样没有手软,一箭将大哥李建

成射死。而三弟李元吉本来也有机会用家传的射箭本领抢先射杀二哥,但小伙子心理素质远比不上二哥,竟因紧张出现“再三不彀”
的状况,结果反被尉迟敬德给杀了。不过这一次尉迟敬德并非使槊,也是用箭将其射杀的。

  斗将之帅
  李世民的外曾祖父宇文泰曾提出一种对带兵将领的见解:“披坚执锐者,下也;坐见成败者,上也”,意思就是说作为将领,

懂得斗智的比只懂得斗力的将领更值得称道。毫无疑问,李世民的确是一名懂谋略善用兵能够“坐见成败”的智将,十六岁第一次出
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李世民就知道用树枝绑在马尾上拖行,造成烟尘迷漫的效果,给人大批骑兵即将蜂拥而至的错觉,因此吓跑
突厥人,解开隋炀帝的雁门之围。
  但同时,颇带几分年少轻狂意味的李世民一有机会也不忘逞强一把,常常亲自上阵扮演“披坚执锐”的斗将角色。
     他的这种锐气来自其自身出色的身体素质,由于祖上多混有鲜卑族血统,李世民拥有游牧民族一般强悍的体魄,每有大战,他

总是亲自上阵冲杀在队伍的最前头,箭射刀砍,杀敌累累。有时候为了追击敌军,他竟能忍住饥饿不吃不喝连续追上几天几夜。
     由于体格健壮、力气极大,李世民不仅射箭穿透力极强,能够“射洞门阖”,平常所用的弓箭也比普通人用的要大上一倍,这

可不是史书胡乱夸张记载的,有事实为证。在追击刘黑闼的战斗中,半路上李世民曾遭到突厥人的阻击,但李世民立刻用手中的弓箭
还以颜色,以一支特制的“大白羽”箭将一名披挂重甲的突厥武士射死。这支“大白羽”箭后来被其他突厥人拣去,靠弓箭吃饭的突
厥人却从未见过如此超大的箭支,纷纷拿在手上相互传观,大骇,以为碰到了神人。
  李世民的射箭技艺既能得自父亲的真传,也有可能从岳父长孙晟那边吸取经验,“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即是源自长孙晟的真实

经历。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跟李世民那是真正的发小,从小一块儿长大,一块儿切磋武艺,自然而然地,李世民也能够从未来老丈
人那里多少学得一些射箭上的技巧。
  拥有出色的身体、高超的武艺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李世民在战场上经常喜欢干那种孤军深入、以少击多的冒险行动,并多次亲

自担纲前锋承担冲锋陷阵的任务。
     而其手下,也渐渐汇聚了一批一等一的单挑高手,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人,皆拥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对一的单挑丝毫不落

下风。其中秦琼手中那对长枪在他死后还和李世民的弓箭一起,被收入国库作为大唐的国宝收藏,后世的唐朝皇帝若想对外宾炫耀武
功,就将这些国宝陈列出来展览一番。
  除此三人之外,其他的,如段志玄、李君羡、牛进达、王君廓、丘行恭、薛万彻等,也均是斗狠战勇的单挑好手,打起仗来个

个奋不顾身有如亡命之徒。牛进达曾在战斗中“流矢贯目”,但是“勇气弥厉,战罢始令拔箭”,王君廓在同窦建德的大战中曾奋而
大呼竟出现“目及鼻耳一时流血”的状况,在同王世充作战中,创下以十三人破敌一万这一骇人听闻的记录,令李世民也不住地夸奖
:“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
  拥有这些单挑好手的李世民,焉能不在一次次硬碰硬的恶战中雄起甚至反败为胜?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天下方使大乱,李渊坐镇太原征讨群贼,有一次领着数千之中被飞贼甄翟儿的数万人马围困于雀鼠谷。少

年李世民听到消息立刻亲率少量精兵从包围圈外杀入,突破层层围困,左右驰射,救父亲于万众之中。
  李唐自立门户起兵后的第一场恶战霍邑之战中,在父亲李渊中流矢、大哥李建成落马,两人所部被敌所乘稍稍后退、唐军情势

危急的情况下,李世民与段志玄率兵从南面突入宋老生的军阵,直贯战场,复从打穿了的军阵背后来回冲杀,李世民挥舞长刀,左砍
右杀,竟然“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最终助唐军反败为胜。
  征讨薛仁杲,李世民又是亲率最骁勇的骑兵数十人打头阵,直接切开对手军阵,唐兵表里奋击,呼声动地,一战破敌。
  击败刘武周、宋金刚的一战中,李世民大破对手后还不肯罢手,紧追不舍,一昼夜竟然连续追击超过两百里,连战数十个回合

,穷追猛打到底。为了追击逃脱的宋金刚,李世民竟然忍着饥饿率领已经两天没吃饭的士卒不停歇地追击,一日八战,直至将对手彻
底消灭方才罢休。
     与尉迟敬德联手杀退单雄信的那一次,李世民与尉迟敬德两人一回到本方军中,立刻率领骑兵回来再战,加上友军屈突通的帮

助,唐军很快将王世充杀得单骑落逃,王世充赖以起家的六千排槊兵通通遭到俘虏。
     在同王世充的又一场战斗中,李世民为了侦察清楚王世充军阵的薄厚,亲率精骑数十人再一次冲锋,贯穿对手军阵。但这一次

遭遇了点意外,在李世民面前出现一条长堤,将他跟随从都隔开。当时追兵已经迫近,李世民的坐骑都中箭而死,但是唯一一名还跟
在身边的手下丘行恭在关键时刻立刻奋起,他掉转马头射击追击者,发无不中,将追兵吓得不敢再追。随后丘行恭下马,将自己的马
让给主帅李世民骑,自己手持长刀在马前护卫,距跃大呼,劈死数人,终于与李世民一起安全地回到本方军中。
     生擒窦建德一战,李世民手下窦抗一部战不顺利,在敌军的逼迫下渐露颓势,李世民立刻亲率骑兵增援,很快扭转战局。有位

堂哥李道玄学习李世民那样亲身陷阵,如入无人之境般杀透敌阵又反复冲杀回来,据说飞矢集于其身有如刺猬毛,李世民大喜,将自
己的副马让给他骑,让他跟在自己身边继续陷阵。于是诸军大战,尘埃涨天。李世民再帅史大柰、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四员大
将卷旆而入,冲到窦建德军阵之后,到处张扬唐军的旗帜令敌军以为完全处在唐军的包围之中,登时士气崩落全军溃散。李世民又抓
住机会率军追奔三十里,斩虏数万人,窦建德的十万大军一朝溃散。创造了军事史上以三千五人破敌十万的奇迹。
     自古帝王,能如李世民这般,始终奋战厮杀在战斗最前沿的,实在是少见中的少见。


  偃武修文

  随着天下大定,马上取天下安能马上治理天下?李世民宣布:“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马放南山的日子,武将们似乎都无事可干了,但是,大唐的内部是消停了,外部还很不平静呢,大唐盛世,还得靠很多对外武功来
支撑,只不过,当了皇帝的李世民自然不能再亲自担任主帅如当年一般恣意快行了。
  不再领兵作战的李世民,并没有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秦叔宝、尉迟敬德这些单挑高手,而是转而交给李靖、李世勣这些更懂得

谋划的智将们去打理。因为,像他们这种级别的单挑高手,大概也只有李世民这种级别的统帅才能够驾驭,因此,在贞观外战中灭突
厥、定吐谷浑、平高昌等军事活动中,就渐渐少了尉迟敬德、秦叔宝们的身影了。而那些原本就很活跃拥有独挡一面本事的李靖、李
世勣们也迎来自己的舞台,创下不在李世民之下的军事成就。
  对不同类型将才的不同使用,便是李世民终其一生,都能在军事上保持所向无前的奥秘所在,也因此,李世民一人,同时当得

起单挑高手、军事家、政治家这些称号。

虽则“武能危敌”,但是李世民更懂得“文能附众”的道理,在文治的过程中,李世民也常触类旁通,将军事上的认知融入到治理天

下的大道理之中。比如他既然善使弓箭,也喜欢用弓箭打比方讲大道理,如看到科举学士纷纷应召,便开心地对左右道:“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有一次,他跟宰相萧瑀讲起一个良弓与治国之道的故事:“朕自小喜好弓箭,自以为对弓箭的好坏是很了解了,可是有一次得

到十几张良弓,拿给造弓箭的良匠们鉴定的时候,他们却都说那不是良弓。朕问其缘故,他们回答:‘这些弓所用的材质木心不正,
所以纹理也是歪曲的,这些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力道很足可是箭射出去容易射歪的。’朕是靠着弓矢来平定四方的,用过的弓不可谓
不多了,可是居然还是不懂得如何识别弓的好坏,在治国方面,也是有同样的道理的。朕刚刚坐定天下,治国经验自然不可能比识别
良弓的经验更丰富。识弓尚且看走眼,何况治国方面的道理呢?”
  为了不至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悲剧,之后李世民便下令,让五品以上的京官都轮流到中书内省坐班接受他的随时召见,李世民

跟他们都赐座亲切交谈,虚心求教,询问他所不了解的外间事务,务必令自己了解百姓利害和政教得失。

  余勇可贾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诗圣杜甫用这简朴的两句诗,勾勒了李世民打天下的英姿,李世民的曾孙子李隆基描写得更具体

一点,他在路过当年李世民生擒窦建德的旧战场时作诗怀念,在诗中表达了对曾祖父的无限崇拜之情: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饮
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
  但是,昔日的荣耀,似乎要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远去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看如今,刀光剑影已经黯淡,鼓角

争鸣渐渐远去。随着宿将们老的老、死的死,李世民从江山万年的长远角度考虑,决定为大唐再寻觅一些可独挡一面的栋梁之才。
  晚年征伐辽东,李世民时隔二十多年再度亲自担任三军主帅,这次他没有再亲自担当冲锋陷阵的任务,但却格外留意军中将士

的表现,很快地,有个白衣白袍的身影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这人身上,李世民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啃下硬骨头安市城
的战斗中,大唐军队遭遇敌守军与援军的内外夹击,一度落于下风。
  这个时候,这个白衣白袍的人站了出来,他手持长戟冲在最前面,他的腰上居然挂着两张弓,比当年的李世民还要猛还要拉风

。在此人的一声大呼号召下,唐军将士振作精神,发动反击,并在这人的带领下杀进敌阵,终于获得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李世民大喜,立刻传令召见,赏赐了他许多钱物、名马等,并当场将他由普通士兵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心头喜滋滋的,对这位白衣勇士道:“朕的旧将们都老了,朕一直在寻找能够为朕领兵作战的骁勇之士,

目前没有人是比得上爱卿的;朕不喜得辽东,喜得爱卿也。”
  这位白衣勇士,在李世民死后,成为其子唐高宗李治手下的良将,在平定九姓铁勒的战斗中,用了李世民最喜欢的弓箭一对一

对决的方式,接连射死对方阵中出战的三员大将,令铁勒剩下的十二万大军不敢再战,齐刷刷下马请降,留下一个“将军三箭定天山
,壮士长歌入汉关”的千古传奇。
  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薛礼薛仁贵。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晚年重新路过当年破薛举的战场,李世民怀想着“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的日子,在感叹“人

事殊今昔”之后,面对今后无仗可打的太平日子,他只好用射猎活动来怀想那些血脉喷张的战斗日子。不过,而作为曾在江湖上混过
的高手,李世民还免不了时常要借机展现一下自己的武艺。
  有一次在洛阳皇家林苑与群臣一起射猎,有一群野猪被从树林里驱赶出来,正好朝李世民所在的方向奔突而来,李世民也不含

糊,娴熟地挽起弓箭,左一箭右一箭,箭不虚发,短时间内竟然连续射死四头,但由于距离太近,仍有最后一头雄野猪已经近到眼前
。眼见野猪的血盆大口即将咬到皇帝大人的龙腿,跟在旁边的民部尚书唐俭吓傻了眼,惊得直接从自己的马上跳下来,欲奔来保护皇
帝大人。
  哪知如今的皇帝陛下威武不减当年,只见他临危不乱,迅速扔掉弓箭,很潇洒地抽出一柄长剑,对着冲来的野猪准确地刺去,

野猪立刻倒毙断气。这还不算,李世民手举尚滴着野猪血的宝剑,回头对已经吓得呆立不动的唐俭酷酷地说了一句:“嘿,你这个我
当年天策府的长史没见过上将是如何杀贼的吗,怎么给吓成那个样子了?”
  李世民死后,其陵前陈列着六匹石刻骏马的英姿,这六匹马皆是曾经作为他的坐骑跟随他征战天下的良驹,这便是至今依然能

看得到的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它们之中,死得最惨烈的,竟然身中八箭而死(前中六箭,背二箭),可以想见,李世民当年,
是如何敢战敢突在战斗的最前沿。
  李世民的陵前,还有十四个特殊的石头人雕像,这些人或高鼻深目,或卷发虬髯,明显带有异族人的体貌特征,他们都是被李

世民击败甚至被生俘的四方小国的君主。
  他们和昭陵六骏一起,作为李世民一生武功的见证,静守千年的风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传统弓箭论坛 ( 闽ICP备12002809号 )

GMT+8, 2024-12-26 21:42 , Processed in 0.15122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